上集我们说到,门店敞亮是吸引顾客进店的重要因素,而门店敞亮最重要的是前期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及灯光要亮。对于便利店来说,除了“门店敞亮”的因素,还有什么因素对门店提升客流量有重要的影响呢?
在可选择的情况下,我们都更愿意选择干净整洁的便利店购物,谁也不愿意选择商品表面满是灰尘、地下满是垃圾的门店。至于门店卫生应该怎么做,我想大家只要勤快,不怕麻烦,这个工作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好,在此就不再详细说明。
另一个会影响门店客流量的因素是“商品陈列”,商品陈列是门店基础经营的重中之重,是门店基础经营的核心。优秀的商品陈列除了能引导顾客在店内的走向以外,还能让消费者购物更方便、更简单。另外,优秀的商品陈列能让门店整体形象提升好几个档次。
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好门店的商品陈列呢?
先来了解商品陈列的基础理论,门店商品陈列的逻辑和理论如下,以供参考。
先区域,再小类;
规格相同在一起;
先品牌,后色调;
关联销售要考虑。
如何理解以上内容呢?
首先,便利店的商品,我们根据商品的消费特性,将其分为“计划消费型商品”、“一般消费型商品”和“冲动消费型商品”三大类。“计划消费型”,顾名思义,就是顾客有计划消费的商品,简单来说,顾客还没有进店就已经想好了要购买的商品,例如食盐、酱醋、洗洁精等等,这些商品消费者不会因为看到了之后才激发其购买的欲望,这就是计划型消费商品;“冲动消费型商品”,与计划消费型商品正好相反,消费者在消费前完全没有计划,而是在看到商品之后才激起购买的欲望,例如儿童玩具、儿童糖果、口香糖、巧克力等等。“一般消费型商品”,则鉴于上述的两者之间,顾客在购买前是有计划的,但计划并不明确,切确的说是有某种需求,至于需要哪一类商品,是没有明确的,举个例子,顾客饿了,需要吃点东西充饥,但不知道吃方便面、还是挂食、还是饼干,在进店之前并不知道,只是因为饥饿了,至于需要购买什么商品来充饥,则需要进店后才能做决定。
以上就是便利店品类布局需要考虑的三大区域。冲动消费型商品,因为消费者是有计划消费的,不管放在哪里,消费者都会直奔这个商品。因此我们会将这类型的商品放到门店最不显眼的区域,一般都是门店的最里面,目的是为了消费者在门店穿梭的过程中会经过冲动消费区和一般消费区,提升了这两种类型商品销售的可能性。根据这个逻辑,冲动消费型的商品自然就放在门店最显眼的地方,放在人流量经过门店最多的地方,一般就是距离门口最近的货架和收银台区域。
以上就是商品陈列理论中,“先区域”,的理解,下一集,我们继续分享商品陈列中的理论,“再小类”。